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主任唐舉玉教授團隊借助“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成功為一名右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年輕患者進行保髖治療。這是湖南省首次成功完成的國產機器人輔助下采用游離腓骨瓣移植術治療股骨頭壞死,也是我國骨科硬組織機器人的又一次重要臨床應用。
37歲的王先生一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髖部疼痛,當地醫院診斷為右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因為比較年輕,王先生希望能保住股骨頭,遂來到湘雅醫院找到唐舉玉教授。
股骨頭壞死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外傷、酒精、激素等是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常見病因。該疾病致殘率高,以往多需行髖關節置換術,然而置換的髖關節假體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對于青壯年患者來說意味著需行多次關節置換手術。2016年5月至今,唐舉玉教授團隊創新性發明了保髖技術,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技術進行保髖治療,在開展的近200例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采用帶血運的腓骨瓣移植治療青壯年股骨頭壞死是經典的手術方式,醫生需要先進行股骨頸通道的定位,壞死病灶的清除,最后進行腓骨瓣的植入。這些操作都需要精確,才能確保效果。以往這些操作均需反復在透視下進行,不僅醫生接受大量輻射,患者也會接受到大量射線照射,同時有可能需要大切口輔助。手術時間長,出血多,定位可能不理想。”唐舉玉教授表示,既往常規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有繼發骨折等風險,手術機器人輔助導航手術有精準、時間短、輻射小、重復性高、手術風險低等優點。
本次手術由骨科主任唐舉玉教授主刀,術前根據CT檢查結果進行3D手術規劃,并采用機器人導航技術精準確定了手術方案。醫生按照機器人規劃通道置入導針,通過C型臂確認無誤后,準確置入環鉆,徹底清除病灶,隨后切取腓骨瓣進行移植。手術順利完成,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復查X片可見腓骨瓣精準植入股骨頭內。
據介紹,傳統腓骨瓣移植術治療股骨頭壞死對于術者具有極高的要求,術中導針的方向及進針長短稍有偏差就會對手術效果造成極大影響,甚至穿出股骨頭表面對關節面造成破壞。此次唐舉玉教授團隊充分發揮“天璣”骨科機器人的優勢,術前根據三維重建結果確定手術方案,用機器人導航精準定位股骨頭壞死中心,再通過小切口進行自體腓骨移植,減小了患者的創傷,術后患者可以快速恢復。
“機器人輔助腓骨瓣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技術,具有微創、精準的特點,就像給醫生裝上了透視眼,患者術后康復快,對于股骨頭壞死保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拓展了骨科機器人的使用范圍,使其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唐舉玉表示。湘雅醫院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游離腓骨瓣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成功完成,標志著湘雅骨科在機器人時代下精準化醫療的又一跨越與突破。
骨科機器人是推動骨科手術發展和普及的核心智能化裝備之一,是多學科結合的結晶,在提高骨科救治水平上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將是未來骨科發展方向之一。自2021年10月正式引進“天璣”機器人以來,湘雅醫院骨科已開展數十例機器人手術,均取得了滿意的手術效果。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