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化與寧德時代的“牽手”更加緊密。
11月25日,湖北宜化(000422.SZ)對外發布一則投資公告顯示,近期,公司旗下子公司宜化肥業與寧德時代(300750.SZ)孫公司宜昌邦普共同增資邦普宜化,建設磷酸鐵前驅體等項目。
本次增資后,邦普宜化的注冊資本自1000萬元增加至10000萬元,宜化肥業出資3500萬元,持有邦普宜化35%的股權,宜昌邦普出資6500萬元,持有邦普宜化65%的股權。
增資完成后,由邦普宜化在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區白洋化學工業園區內建設制備30萬噸/年磷酸鐵前驅體、20萬噸/年硫酸鎳、150萬噸/年選礦、2×80萬噸/年硫酸、30萬噸/年濕法磷酸、16.2萬噸/年(五氧化二磷)精制磷酸、以及配套凈化石膏暫存場和凈化石膏綜合利用項目。
對此,湖北宜化表示:“本次增資完成后,公司作為目標公司股東之一將全力推進目標公司一體化電池材料配套化工原料項目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湖北宜化以10899萬元競得宜昌市白洋工業園相關地塊的土地使用權。
全產業鏈布局
借助磷酸鐵鋰需求增長,湖北宜化業務從傳統磷酸化工行業轉型至鋰電新材料。
公開信息顯示,湖北宜化屬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目前的主要產品包括尿素、二銨等化肥產品、聚氯乙烯、燒堿等氯堿產品以及季戊四醇、保險粉等精細化工產品。
目前,湖北宜化磷酸鐵相關的磷酸二銨實際產能126萬噸,其中湖北宜化肥業有限公司具有66萬噸的二銨產能,湖北宜化肥業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北宜化松滋肥業有限公司具有60萬噸的二銨產能,磷酸產能80萬噸、硫酸200萬噸。
由于相關化工產品市場持續景氣,湖北宜化三季度利潤創歷史最好水平。根據其三季度報數據,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26億元,同比增長68.61%;實現歸母凈利潤7.62億元,同比增長183.88%。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75億元,同比增長58.26%;歸母凈利潤14.87億元,同比增長590倍。
此外,第三季度,湖北宜化完成了湖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推進了雷波縣華瑞礦業有限公司18.5%股權轉讓,啟動了湖北香溪化工有限公司破產清算。
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分析師李子卓表示:“低效資產的加速剝離,湖北宜化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有利于公司進一步聚焦主業發展、提高運營效率、維護股東權益。”
與湖北宜化合作,符合寧德時代全產業鏈布局的需求。在李子卓看來,該項目至少給公司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打開公司的業績增長空間。磷酸鐵鋰是當前最為優質的賽道之一,我們預測2025年磷酸鐵鋰需求量將突破20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超50%。磷酸鐵等項目投產將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來源。二是提升公司估值。新能源賽道成長性強、估值高,將會提高磷化工板塊估值,從而帶動公司估值提升。”
突破鋰電供給
鋰電池是產業鏈壁壘較高環節,隨著國內產業鏈快速發展,中國龍頭有望逐步提升全球市占率,形成全球寡頭格局。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強指出,過去一年,國內電池龍頭進一步加快布局上游核心鋰電材料甚至是最上游的鋰、鎳、鈷等環節。“2022年后鋰電龍頭與材料廠商合資擴建的產能有望逐步量產,其原材料成本優勢有望逐步兌現。結合最新的工信部對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要求,能量密度的嚴格要求從源頭上限制低效產能的擴產,而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一線廠商以及國軒高科、欣旺達等強二線廠商現有量產產品均能滿足此要求,因此新規有利于鋰電池龍頭持續發展。”
事實上,新能源車產銷兩旺,儲能蓄勢待發,特斯拉標準續航版改用磷酸鐵鋰趨勢明確。隨著補貼不斷退坡,電池廠商面臨降本壓力,磷酸鐵鋰電池的性價比凸顯,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產量和裝機量快速增長,當前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已超過三元鋰電池。
劉強分析稱:“2021年以來磷酸鐵鋰需求超預期旺盛,同時在成本端的推動下,磷酸鐵價格走高。四季度隨著供給的進一步釋放,磷酸價格回落,磷酸鐵價格同步調整,需求端穩定增長,將支撐磷酸鐵價格不大幅下跌。鋰資源開發難度與進度難以匹配下游需求增長的速度和量級,供需矛盾仍然緊張。”
當下,湖北宜化控股的江家墩磷礦儲量1.3億-1.5億噸,全部建成后年開采能力為180萬噸左右。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湖北宜化在磷酸鐵產業鏈有其物流以及一體化的優勢。“磷酸原料包括磷礦和硫磺。硫磺90%以上來自進口,而宜昌背靠長江航運,物流成本相對內陸便宜。湖北宜化在制造精制磷酸過程中的渣酸可用做化肥,其主業就是化肥產品。”
龍頭企業的一體化原材料成本優勢結合新產能投放要求有助于頭部廠商市占率進一步提升。“上游原材料供給難匹配下游需求,或將量、價齊升。伴隨電動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鋰、鈷、鎳等貴金屬的需求持續旺盛,在擴產相對需要一定周期的大背景下,上游原材料價格有望維持在相對高位,周期性相對減弱。”劉強如是說道。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