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打入寧德時代供應鏈后,國內超薄金屬成型技術龍頭——斯萊克(300382.SZ)近期與億緯鋰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電池殼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憑借公司獨特的DWI(Draw Wall Ironing)超薄金屬成型技術,我們創造性地將其應用于新能源電池殼領域,不僅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而且材料利用率高,產品具備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等特點。”2月28日,斯萊克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公司的小圓柱鋼殼和鋁圓柱殼生產線不斷完善,已開始商業化生產。通過并購寧德時代阿李自動化方殼電池業務,可較快提高公司方殼電池產能。在電池精密結構件方面,公司抓緊國際化布局,以歐洲和美國為主,其中北美2025年預計有14個電池工廠投產,公司與其保持緊密聯系,未來將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下游電池廠商單一型號電池放量,斯萊克新能源電池殼生產線導入壁壘將消除,公司新能源電池殼業務也隨之迎來收獲期。
市場導入壁壘逐漸消除
斯萊克主要從事高速易拉蓋、易拉罐等金屬包裝制品生產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裝配調試,相關精密模具、智能檢測設備、 零備件的研發、加工制造等業務。憑借在易拉罐生產設備領域積累的研發成果及生產經驗,公司向新能源電池殼智能生產線、 工業互聯網等相關領域延伸。
作為亞洲易拉罐設備龍頭公司,斯萊克早在2018年就嘗試將DWI超薄金屬成型技術應用于新能源電池殼領域,相繼研發設計了小圓柱鋼殼和鋁圓柱殼生產線、方殼生產線。
斯萊克在此前發布的公告中稱,DWI技術就像熨斗熨衣服一樣將殼體減薄拉伸,同時實現高速生產。斯萊克使用DWI技術做出的產品在指標、性能上遠超傳統技術的產品,在薄度方面,采用公司的DWI拉伸工藝,在保證所需硬度的情況下,使電池殼體減薄且均勻。薄度越小,意味著散熱效果越好,且均勻化能夠提升電池內部熱量均勻性;在精度方面,因易拉罐生產要求更高,公司對尺度的控制上更精準,防爆線的控制誤差是傳統工藝的1/10,更高的精度則意味著電池安全性大大提高;在質量方面,輕薄則意味著電池重量有所下降,有利于汽車輕量化,整體能量密度將有所提升。
目前,現有電池殼廠商使用的生產設備均為小規模單機設備,無法實現大批量自動化流水線作業。進口單機設備生產速度在120-150個/分鐘左右,國產單機設備的生產速度在50-70個/分鐘。而斯萊克圓柱形電池殼可實現1000-1200個/分鐘的生產速度,方殼的生產速度可比單機提升5倍左右。
更大的優勢在于品質方面,高速生產的過程能保證產品質量保持較高的一致性,而且表面光潔度和材料利用率高于單機生產,生產過程也能實現無人化,達到產品品質和高效生產的有效契合。且大批量生產可減少耗材20%左右,雖前期投入約為傳統方式的10倍左右,但產量可達傳統10倍,隨著電池殼產量的不斷增加,整線生產均攤到每一個電池殼上投資相對于傳統的單機生產將會越來越低。
也正因如此,斯萊克的生產線要求單一型號電池殼的數量足夠大,這使得導入難度相對較大。前述負責人說,目前市場上電池殼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一些頭部電池廠商的單一型號電池殼的需求量已經達到了公司生產線的要求,相關產品已經在商業化生產,“預計今年4680產線也將進行商業化生產。”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市場壁壘逐漸消除,斯萊克新能源電池殼生產線的商業價值日漸凸顯,公司將迎來轉型收獲期。
打入多家頭部電池廠商供應鏈
目前,斯萊克新能源電池殼涵蓋圓柱電池殼、方形電池殼等。圓柱電池殼有18650、21700、4680等常規型號,而斯萊克制罐生產設備生產的常見的易拉罐最小直徑52mm,僅比4680的直徑多6mm,易拉罐最小高度是 95mm,比4680的“80”多15mm,因此尺寸參數很接近。
從厚度上看,越薄技術難度越高,易拉罐的厚度中間是0.1,兩端是0.14-0.15,圓柱鋁殼的厚度是0.3-0.4,易拉罐技術范圍可覆蓋電池殼壁厚。從生產商來看,特斯拉正式發布的4680系列電池生產線的視頻顯示,其生產線與可口可樂可能應用的大規模高速生產線極其相似。
北京一位關注斯萊克的資深投資人指出,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電池殼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同時對于產品的一致性,精密度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的情況下,斯萊克以生產易拉罐的技術移植于電池殼的生產,以高速自動化生產線替代傳統的單機生產,不僅將會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以適應市場對于電池殼需求量的增加,并且將會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長,而愈發的顯現出優勢。
此前,斯萊克已與寧德時代展開深度合作,公司電池殼產品已經進入寧德時代供應鏈。近期,斯萊克與億緯鋰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電池殼領域展開多方面合作。前述負責人稱,預計億緯動力的46系列會率先在乘用車上得到廣泛應用,雙方的戰略合作發展協議對該型號的標準化及圓柱形市場份額的大幅提高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傳統18650/21700和目前大熱的4680系列圓柱電池外,直徑33mm-40mm的中型鋁圓柱系列目前也在乘用車等多個領域悄然增長起來。國內電池三大巨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投入大筆資金開發圓柱電池,它們先后與斯萊克確立了長期供應關系,要求保證份額。目前,斯萊克正在全力完成合肥新廠區的基建工程掃尾工作,預期今年三月正式投產,隨后快速加大產能,下半年可望達到日產200萬。
方殼方面,1月24日,斯萊克與東莞阿李簽署了《股權投資意向性協議之補充協議(意向金)》,由東莞阿李新設全資子公司常州和盛,將殼體業務重組至該公司。2022年4月斯萊克按照相關規定履行決策審議程序后,擬通過新增注冊資本、受讓股權,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獲得常州和盛的控股權。前述負責人稱:“東莞阿李子公司宜春駿智在方形電池殼方面擁有豐富的產業經驗,已經與寧德時代建立了業務關系,經過認證進入了供應鏈體系。本次收購可以加快我們在方形電池殼領域的發展進程。”
“未來我們希望可以把公司主業切換到新能源電池精密結構件領域,完成公司的戰略轉型。”該負責人稱,公司目前正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在商業模式上,公司更傾向于對外銷售新能源電池殼產品而不是生產設備。
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斯萊克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億元-1.17億元,比上年增加55%-80%,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9648.03萬元-1.13億元,增加70%-99%。(記者 王興亮 實習生 高婭婕 北京報道)
(審核編輯: 白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