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展2.5米替代工人“刮膩子”、又快又好收面的管片收面機器人你見過沒?日前,本市首臺管片智能收面機器人在地鐵11號線生產車間上崗了,在中交一航局天津地鐵11號線管片廠,記者現場見識了它既能解放勞動力,又巧解收面通病的本領。
跟隨項目經理陳聰,記者來到了管片廠生產車間,在這里,天津地鐵11號線一期全線23695環的地鐵盾構管片預制任務目前進入收尾。管片生產需要在自動化流水生產線上相繼完成9道工序,收面是其中關鍵工序之一。管片傳統收面要通過粗收面、中收面、精收面3道工序完成,管片收面機器人主要負責精收面工序。以往,這一環節通常需要2名工人拿抹子把混凝土管片粗糙不平的表面抹平,抹得越平對盾構機的磨損越小。但由于管片呈現一定弧度,人工收面難度較大,標準不好把控,長時間的收面容易使人疲憊,壓實程度不夠,管片外圓弧面容易出現表面不平整、不密實等情況。
陳聰指著車間一臺白色機器人告訴記者,這是本市首臺應用于流水生產線上的管片智能收面機器人,是自動化技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抹面機器人”,架體尺寸長12米、高5米、寬6米,體積雖大,但操作簡單靈活。工程人員只需提前在機器人系統內輸入相關的技術參數及模具排列順序即可。
由于國內沒有成型設備可參考,為研制這臺收面機器人,中交一航局創新工作室團隊經過反復調試,解決了人工收面“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高溫高濕、收面質量不穩定”三大問題,實現了智能收面機器人現在的獨立工作。“相比人工收面,收面平整度得到大幅改善,收面時間也由原來的7分鐘減少到4分鐘,不但解決了人工收面存在的質量偏差問題,更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陳聰對記者說,智能收面機器人的應用還進一步降低了現場粉塵、污水、噪聲的產生,提升作業現場的綠色環保水平。目前,該收面機器人已經取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