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雖在2022年經歷起落,但堅守一線的工業機器人(300024)以及更多新興的高端裝備,幫助不少行業和企業成功渡過難關。
根據MIR DATABANK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排名,與去年相比發生了較大改變。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出貨量13.1萬臺,增長1.5%。
工業機器人上市公司扎堆接單
近期,邁赫股份(301199)、埃夫特等工業機器人行業上市公司密集收獲汽車自動化產線重大訂單項目。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加速擴產,產業上下游對自動化生產制造依賴性增強。業內人士表示,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向好。
在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旺盛需求的驅動下,相關上市公司迎來業績增長。
10月11日,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龍頭公司雙環傳動(002472)披露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達3.91億元-4.11億元,同比增長72.59%-81.42%。
國產工業機器人“四小龍”之一埃斯頓(002747)的董秘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工業機器人主要部件包括控制系統、伺服系統,減速機等,國內機器人廠家已經在伺服系統和機器人本體上實現自主化。國內部件企業在減速機的研發生產方面成長很快,但一些高端機型的控制元器件水平仍有待提高。”
比如,AI 工業機器人領域,國外廠商是先行者,在主流市場如光伏、鋰電、電子等行業根基深厚。在研發方面本土機器人企業也在逐步成長,精密減速器、智能控制器、實時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的研發都取得了進展。部分細分領域已走到行業前列,而在光伏、鋰電池等主流賽道,也在許多招標項目中敢與國際一二線品牌互爭高下。
根據MIR DATABANK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內資企業出貨20強顯示,埃斯頓高居第一。從整個市場來看排名第五,上升2位,僅次于發那科、安川電機、愛普生和庫卡(匯川技術(300124)同樣躋身前十)。去年,埃斯頓工業機器人銷量首次破萬,連續三年進入全球工業機器人品牌中國市場出貨量前十;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及工作站業務增長104.70%,六關節機器人出貨量僅次于國際四大機器人廠商。
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山東第三
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機器人和自動化在過去幾年已經成為現代制造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制造商在生產設施中集成機器人系統,以提高產能、提高利潤率并降低運營成本。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汽車、3C電子兩大行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旺盛,未來化工、石油等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將逐步打開。
新松機器人在今年半年報中稱,除汽車、3C 等應用場景外,半導體、鋰電等領域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將大幅提升。新松機器人,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的“老大哥”――汽車底盤合裝機器人,托舉起汽車底盤的前橋和后橋,緊密追隨吊裝車身完成動態安裝。其剛剛發布的“新朋友”星衛來工業清潔機器人,在移動機器人控制系統的指揮下靈活避障,還能“禮讓”與它發生干涉的其他機器人。
數據顯示,在31家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上市公司中,18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研發支出實現同比增長,占比近六成。其中,英威騰(002334)、振邦智能(003028)、匯川技術等公司研發支出同比增長超四成。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測算,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保持增長態勢,2022年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預計將達到87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110億美元。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15.5萬余家;其中,2022年1-9月新增注冊企業近4萬余家,1-9月新增注冊企業月平均增速達33.5%;從地域分布來看,江蘇、廣東以及山東三地,相關企業數量排名靠前,分別擁有3萬余家、2.6萬余家以及1.7萬余家。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