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我國機器人產業中,擁有規模和技術上的領先優勢,2022年,上海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行業齊頭并進,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2022年,上海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預計將達7.5萬臺以上,同比增長6%,產量居國內城市首位。ABB、發那科、安川、庫卡等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持續投產布局,新時達、節卡、新松等本土機器人領軍企業不斷成長壯大。
同時,服務機器人也成為賦能百業的增長動力。2022年,上海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井噴,在醫療、建筑、農業、商業、家用、應急等領域實現多項首臺落地應用。
前不久,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九部門發布了《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首批包括41家企業品牌及52個應用場景。
據了解,此次《目錄》展示了七大類典型場景:
一是工業智能,應用于上海市智能工廠的上料、加工、裝配、搬運、碼垛、檢測等典型場景;二是醫療健康,應用于手術治療、清潔消殺、物資配送、康復訓練等典型場景;三是建筑服務,應用于砌墻抹灰、搬運加工等典型場景;四是農業服務,應用于耕種栽培、作物植保等典型場景;五是公共服務,應用于商業配送、智慧餐飲、迎賓講解、清潔環衛等典型場景;六是家用服務,應用于兒童教育、娛樂助理、養老照護等典型場景;七是特種應急,應用于消防滅火、應急救援、安保巡檢等典型場景。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錄》將在今后搭建機器人企業與用戶單位對接的信息渠道,推廣應用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發展成果,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同時,鼓勵機器人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支持新產品、新業態上市,為上海鞏固智能終端產業領跑優勢、強化城市發展競爭力注入新動能。
下一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還將滾動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目錄,并圍繞目錄開展宣傳推廣、鼓勵市場對接、支持企業成長等工作。
2025年上海機器人規模將達1000億
對于未來的發展,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表示,到2025年,上海將力爭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桿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
圍繞以上目標,未來上海將牽頭開展工業智能提升行動、服務場景拓展行動、集群生態優化行動等三項重點行動,支持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聚焦工業智能提升行動,上海正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行動計劃,已打造3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10家市級標桿性智能工廠和100家市級智能工廠。
據悉,未來三年,上海市將圍繞汽車、高端裝備等六大重點產業,“一業一策”“分級分類”推進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轉型,累計建設20家市級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市級智能工廠,帶動工業機器人應用量新增2萬臺,工業機器人密度提升100臺/萬人。
開展服務場景拓展行動,未來三年,上海將聚焦醫療、建筑、農業、商業、家用、應急等重點方向,促進服務機器人規?;涞貞茫ㄒ韵氯蠓矫妫?/span>
一是支持創新投入,通過首臺突破、人工智能等專項支持機器人企業投入技術攻關、開發新款產品、搶跑創新賽道。
二是促進場景開放,鼓勵機器人企業與用戶單位積極對接,打造智慧醫療、智能建造、智慧社區等特色場景。
三是打響行業品牌,滾動遴選發布第二批、第三批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形成家喻戶曉的機器人“上海品牌”。
(審核編輯: 智匯lucy)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