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90年代整線引進
在這段時間里,娃哈哈花巨資引進了當時世界一流的瓶裝水生產線來生產“娃哈哈純凈水”,并以此形成了對工業自動化的初步認知,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及生產效率,獲得了規模效益和成本優勢。但與此同時,公司在技術上也完全受制于人。當時的進口生產線從安裝到調試全部要依賴技術授權方,對方派來的國外工程師在節假日休息了,如果遇到設備故障自己根本沒法解決,連個生產線上的電腦顯示屏都無法打開。另外,模具和備件等也全部需要進口,不僅成本高、而且采購周期長。當時娃哈哈每年需要將近1,500萬美元的模具進口量,以及每年500萬美元的備件需求,而依靠進口模具的新產品更換包裝至少需要四個月以上,極大地影響新產品上市的速度。
有了這樣的經歷,娃哈哈意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產業技術隊伍,而成立自己的模具制造公司成為了當務之急。因此,1998年底娃哈哈成立了自己的模具中心,通過先期投資200萬美元引進各類進口數控加工設備,為集團公司下屬各飲料分公司生產模具及備品備件。通過技術攻關,在消化、吸收進口模具的設計原理及制造工藝的基礎上,娃哈哈掌握了PET飲料瓶模具、HDPE/PP瓶蓋模具的設計和制造的關鍵技術,并實現了此類模具的國產化,改變了高精度、長壽命的制瓶制蓋模具長期以來依靠進口的局面,大大縮短了新產品開發周期,加快了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第二階段:2000年開始只引進主機、自行成套集成
隨著對進口生產線和產品生產工藝逐步深入的研究,娃哈哈掌握了配料、灌裝、包裝等設備的核心技術,并在新項目的建設中一步步做到了只引進關鍵設備而非成套設備,以及通過自主設計替代部分進口設備,這大大降低了新產品的開發成本。從2004年開始,娃哈哈相繼推出的“激活”、“營養快線”、“爽歪歪乳酸菌”等產品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均由娃哈哈技術人員自主完成。在研究中性PET瓶裝含乳飲料過程中,針對無菌灌裝和熱灌裝技術都不能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情況,娃哈哈在大量技術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創新地提出了熱灌裝與超凈化灌裝相結合的技術。另外,在前期模具中心的基礎上,娃哈哈設立了精密機械公司,通過不斷引進與開發新技術,致力于精密制瓶、制蓋模具及高速灌裝、包裝機械產品的研究開發。
第三階段:2015年開始自主規劃建設智能工廠
近年來,智能技術與產業結合成為發展大勢,娃哈哈也開始積極推動智能技術服務實體經濟,通過設立的精密機械公司、機電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致力于智能化飲料生產線和智能裝備產業化研究。作為工信部“兩化融合”的試點企業,娃哈哈先后承接了工信部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計劃等多項國家、省、市重大科研項目。2015年,娃哈哈“食品飲料智能化工廠項目”入選全國首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打造食品飲料全數字化管控的智能工廠上進行了實踐探索,填補了國內空白,助推傳統食品飲料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今年,娃哈哈將建立完善的智能倉儲系統,以實現基于大數據優化的運輸物流智能化和倉庫庫位智能化管理,包括自動碼垛、自動入庫、出庫、發貨及裝車。同時,娃哈哈也將發展高端機電裝備制造業確立為新的產業發展方向,特別是在機器人產業方向上組建了機電研究院,致力于高端裝備技術的開發與產業拓展,重點圍繞機器人開展研發工作,針對目前機器人關鍵部件依賴進口、成本較高的問題,推動機器人關鍵部件國產化和降成本工作。
目前,娃哈哈開展了工業機器人、高端直驅電機、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等工業自動化核心部件和裝備的研制工作,并已成功自主開發了串、并聯機器人、高速裝箱機、自動物流分揀系統等智能設備。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