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VR從高冷黑科技走進百姓熱話題,華為iLab繼2016年系列VR研究報告之后,發布《華為iLab 2016年VR大數據報告》,分析表明VR時代已經來臨。
iLab關鍵發現:
1.消費:用戶覺醒迎接黎明
2016年作為VR元年,VR概念迅速傳播已形成用戶基礎,搜索熱度較上一年增長709%;75.8%的用戶購買VR源于滿足好奇心,好奇心是是用戶購買第一驅動力;移動性和舒適度是對用戶終端的最大期望,60.61%的用戶期望首選無線HMD。71.6%的重度VR用戶每日使用VR時長大于15分鐘。
2.生產:體驗質量正待破繭
主流VR終端本地MTP引起的的眩暈感不再是體驗瓶頸,Motion-to-Photons Latency本地化<20ms已成標配;但在低成本的VR眼鏡上呈現低畫質的VR內容仍可能引起眩暈等不適。VR 360 Video數量占VR媒體的統治地位,占VR內容比例高達99.37%;但質量距良好體驗仍有相當差距,4K分辨率的360 Video實際可視效果僅等于TV上240P。近半數用戶認為不適感和VR新媒體的敘事模式是影響VR普及的主要障礙。目前的VR質量無法帶來足夠的黏性,用戶日使用時間仍然偏低。VR游戲仍以本地單人模式為主,需聯網游戲數量不到20%,缺少聯機體驗。預計2017年VR體驗質量會有明顯提升,到時觀看時長和觀看人數都會顯著增加。
3.分發:Local到Online的網絡之路
業界判斷Internet流媒體、Internet下載和云端渲染作為分發商用VR服務的TOP3渠道,其中選擇Internet流媒體的占比達75.35%。VR 360 Video的網絡需求隨著體驗的升級而不斷提升。更多VR應用由單機走向在線有待網絡能力的進化。
4.場景:虛擬衣食住行帶來數字洪水
VR購物、VR新聞較傳統在線購物和新聞的流量消耗增長高達30倍,VR探索Google Earth VR流量消耗甚至為傳統實景地圖的70倍。
5.未來:VR成為下一代平臺將面臨的挑戰
媒體技術進步將支撐感官體驗升級,視覺提升至單眼2K分辨率/全視角8K分辨率,聽覺具備立體、遠近、方向的空間音頻。交互技術的發展,將令VR由“只看勿動”的弱交互演進為“打破邊界”的強交互。VR與AR互相融合,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互相融合,完成人類生活革命。作為基礎設施的VR承載網絡,將面臨低時延和大帶寬的挑戰。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