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智匯工業德國、匈牙利智造考察團開始第二站行程,來到慕尼黑工業大學和EOS 3D打印公司。
慕尼黑工業大學是德國基礎技術培訓和生產制造,特別是汽車制造技術的搖籃。
慕尼黑大學Andreas Dohmen 教授與考察團做了深度交流:
一、剖析全球經濟格局(美國制造業信息化、數據化;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
二、德國工業4.0深度解密:
1.工匠精神:汽車、機器制造、各行業隱形冠軍支撐德國歐洲第一,全球第四;
2.新能源的應用:德國去核能化,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后續會大力發展,25%來源于新能源;
3.大數據架構,功能及目的:基礎機器+傳感器/控制+鏈接+模擬+數據服務,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德國企業很多已數字化40%,20%在改造中。
4.工業4.0的演變和推進步驟,達到的目標和難點解析:1.0蒸汽革命紡機應用,2.0自動化生產線,3.0通訊技術,機器人應用于生產環節,4.0硬件與軟件無縫鏈接,產品、市場、工藝、工程,全部通過網絡連接起來,用戶/供應商協同反應,個性化定制能力,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實現生產過程改進,節能,人員有效利用,降低單個產品所占成本比例(包括固定成本的降低)。
三、lTO物聯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AR虛擬現實的實現方式、發展、應用領域、趨勢。德國計劃三年內200 萬傳感器互聯,智能國家—智能控制做實驗和模板。
四、德國目前面臨的挑戰:
1.老齡化問題:目前平均40歲;
2.機器人等技術應用40%崗位消失;
3.基礎建設跟不上:在高科技方面基礎研究和物理鏈路;
4.德國市場小,依賴出口,未來世界形勢不確定性,危機感強;
5.教育落后;
6.能源短缺問題:核能取消;
7.歐盟不穩定。
EOS公司作為3D打印產業的三大龍頭企業之一,EOS公司在產業分布和銷售網絡、核心技術等方面具有很多我國企業學習的地方。
接待考察團的EOS3D打印(增材制造)北美負責人Vincent詳細介紹了公司25年發展史。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表面所看到能打印航空特列件,異形件,不僅體現在生產測試工廠的水、電、氣,工廠規劃布局,產品外觀的藝術性;更重要的是真正撐握核心3D材料技術、軟件技術、運營管理。
在前往下一站考察的途中,考察團成員們繼續對昨天西門子公司的考察進行思考分享:
南方尼龍制品公司曾余平先生:
1) 西門子大公司生態優勢;
2) 管理方面要借鑒。
景和公司黃路鵬先生:
從西門子不做外功做內功,希望把資金用在設備投入上。
邁雷特公司林守金提出工藝生態鏈的問題,對物流進行消息驅動,西門子大功率驅動模塊有優勢,希望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
固高公司邱甜先生:
1)工業4.0 要結合自身情況發展;
2)加強利用信息化、智能化;
3)把長處做到極致;
4)德國的文化(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鐵牛機械公司梁燕金先生:
1) 對設備面了解廣泛,從另一角度看問題;
2) 人的培養重要性;
3) 企業投入要充分調研和考慮自身狀況。
寶捷精密公司楊偉杰先生:
1) 對西門子工廠的倉儲和物流方式提出見解和想法;
2) 人的管理和標準化有見解。
格雷亞特公司唐慧:有收獲,注重看板,對細節關注。
博輝機電公司嚴蘇景先生:
1) 做企業要有最好產品,最高效率;
2) 結合自身情況,不求全,找尋自身適合的發展模式。
捷泰克黃建南先生:
1) 注重工匠精神;
2) 企業發展要創新;
3) 發展要有過程需要耐得住。
佛大華康公司劉榮富先生:
1) 工廠有各模塊組成,形成有機體;
2) 建立數字工廠,進行質量追溯;
銳新鋁輪裝備公司熊斌先生:提出問題,怎樣利用佛山資源,把事情做得更好。
賓宏設備公司貴人兵先生:從德國生態環境好,提出工廠生態環境和建設工廠文化
付巍先生:分解模塊,把每個環節做好;
邁雷特公司鄒曉陽先生:
1)企業核心技術研發;
2)市場驅動;
3)工業旅游對品牌提升有幫助,注意客戶體驗細節;
4)訂單式生產;
5)人員平均年齡41 歲,工藝傳承和工匠精神。
中鵬熱能公司萬鵬先生:
1) 電機廠工業4.0 看法;
2) 傳統產業和工業4.0 的結合;
3) 電機廠精工及生態鏈優勢;
4) 企業信息化需要規劃建設;
5) 怎樣做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形成自己模式:產品本身、設計及制造等;
6) 中國企業有市場優勢;
7) 考察學習逐步建立概念;
8) 特殊化、標準化及非標產品的處理和關系。
更多智匯工業德國匈牙利智造考察團現場報道,將持續呈現!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