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玖的數碼科技公司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電競史上首場VR x PC跨端大賽。現場5V5的團隊對抗中,每隊均有1位選手使用VR設備參賽,而其它4位則通過PC加入其中,VR和PC電競玩家真正被連接到了一起。
這意味著,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跨端模式成熟,可進入商業化運作。對于VR行業來說,則更具意義,此舉將迅速擴大VR在電競領域的用戶基數,以解決設備普及不足制約行業發展的難題。
廣州玖的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應滔告訴記者,VR x PC跨端模式的應用,可迅速將PC端用戶引流、轉化為VR用戶,“保守估計,屆時用戶數將擴大10倍,即VR用戶數量將從現時的百萬級,擴大到千萬級,行業發展將迎來一個新爆點。”
不走尋常路商業模式定位B2B
在國內外VR風尚未刮起時,梁應滔便以他長年沉浸電子流行娛樂行業的經驗,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新機會點。
2014年4月,他聽聞Facebook收購生產頭戴式VR設備企業Oculus后,立刻前往美國了解這一技術。當時,美國Oculus生產的頭戴式VR眼鏡剛面世,VR內容尚處于小樣階段。
“也許這是中國少有的能和世界同步發展的機會。”梁應滔在調研后發現,國內的一些技術可以滿足VR的需求。“比如,用5D的凳子搭配一副VR頭盔。整個設備造價20萬元人民幣。這個椅子在國內才賣人民幣2萬元左右,而且當時國內的動感技術已經很好,功能已經超過5D椅。國內需要的,只是一副VR頭盔和內容而已。
兩個月后,梁應滔在廣州成立廣州玖的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專事研究、開發VR技術和設備。“現在,幾乎每個手機生產廠家都在研究VR眼鏡,但當年我在美國考察完,曾帶回兩副VR眼鏡回來想找生產企業,一個生產廠家都找不到。” 梁應滔告訴記者,后來他在深圳找了一家企業,由玖的與其合作共同研發、生產,成為國內首家生產VR眼鏡的生產企業。
在商業模式上,廣州玖的也走了一條非尋常路。
在VR行業,很多生產商的著眼點都在C端,即將VR眼鏡、設備賣給消費者,但梁應滔選擇的是B端市場,即將設備賣給電影院、商場、游樂園、機場等商業、娛樂場。
根據他的想法,先做出可落地的商業化VR產品,再用賺來的錢研發新的硬件、養活能提供更優秀內容的團隊,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并促進VR的整體發展——這種閉合的產業鏈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環。
梁應滔認為,B端和C端其實并沒有沖突,C端也是將來的趨勢,但從整個VR行業的發展來看,在B端成熟之前啟動C端,無疑會成倍增加投入,且收效甚微。
2015年5月,全球第一款落地的商業應用VR產品——蛋形太空艙出現在廣州番禺萬達廣場,消費者花30元可體驗5分鐘,“蛋殼”第一天帶來的營收達2萬元。
隨后,部分購物中心、娛樂場所、電影院等嗅到商機,爭先找其合作。2015年,玖的線下體驗店擴張超過1000多家,2016年,該公司線下布局的體驗店倍增200%,遍布國內一、二線城市以及國外40多個國家。截至2017年2月,線下體驗店超過3500家。2016年,玖的產值已達1.4億元,引領中國VR線下商業,并成為全球VR行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我們不僅讓至少2000萬人體驗到什么叫做VR,更讓人們通過體驗來延伸VR在其他行業中的應用。”梁應滔自豪地說,目前,玖的數碼的VR業務已占領國內八成市場,并進軍海外。
廣州玖的的迅速成長,自然也引來資本追捧。2015年,獲得了廣東省文投產業基金千萬級投資。記者獲悉,該公司目前正在準備下一輪融資,預計近期會對外公布。
抓住行業核心精心研發內容
記者發現,當前國內VR產業已風起云涌,生產廠商眾多,競爭亦越來越激烈。有消息稱,2015年有兩三百家做VR頭盔的公司,現在90%的創業公司都倒閉了。與此同時,不少國際巨頭公司也從先前的觀望,到現在實際加入。6月初,蘋果就宣布Mac和iPhone新產品分別加入支持VR和AR功能。巨頭們的加入無疑將在VR領域再掀起新一輪血腥戰。
對此,梁應滔胸有成竹。“玖的已經完成硬件研發與生產、內容制作和商業落地運營,打通供應鏈條中的每個環節,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全產業鏈覆蓋模式。”他認為,經過幾年的發展,VR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內容研發,而這正是該公司的優勢。
據其介紹,在玖的數碼公司,內容研發人員共有200人,占公司總員工數的一半,此外,該公司在外部還培養了很多合作團隊,每月該公司可推出10個新內容,“新內容包括新的表現形式、新的技術運用等。”
為了保持內容創新、研發的新動力,玖的數碼將目光放到全球,投資數千萬元建立研究院,吸收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人才做基礎研究。
梁應滔表示,基于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活躍的商業氛圍,使得國內VR的商業應用明顯領先于世界,甚至優于美國,但基礎研究卻落后太多。而只有底層基礎研究和上層應用均衡發展,這個產業才算完整。
“基礎研究是核心,中國和美國的差距也就在基礎研究,必須要有人沉下心來研究基礎性的東西,否則差距將越來越大。如果這些核心都掌握在國外,那我們永遠只能成為附庸。”
梁應滔最驕傲的還是,隨著玖的越來越多新內容的推出,進而刺激、帶動VR上下游產業鏈創新,他舉例稱,“比如,我們定義一款新內容后,上、下游企業為配合我們生產,就會根據這些內容進行創新設計、研究生產或整合資源,有些配套若實在找不到生產,我們才自己研發、生產。”
打通跨界端擴大用戶VR用戶量或進入千萬級
“今年我們VR業務出現好兆頭,5月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已占到公司總業務的30%,泛娛樂占比降為70%。而在之前,泛娛樂領域占比達絕對比重。”梁應滔告訴記者,在汽車領域,今年有不少4S店也來談合作,他們想在4S店內裝配VR設備,讓客戶通過模擬開車來體驗新車的性能。
“這說明,VR將在越來越多領域被使用、跨領域使用,而不單單局限在泛娛樂。”據介紹,現該公司每年都有超過100家企業前來交流,既有VR相關企業,也有傳統工業、建筑、煤炭等完全跨界的企業,更多的項目還在不斷“碰撞”中。
目前,玖的VR還在積極探索“VR+”新模式,以更豐富的合作形式全面對接消防、禁毒、愛國主義教育、旅游、醫療等各行業和公共服務領域,加速VR技術應用滲透產業鏈的每個角落。
不過,梁應滔對于當前的用戶量增長仍不滿意。
“目前VR的基礎用戶量還是不夠大,比如最大的VR生產商索尼,其投放量也僅有100萬臺,這是目前VR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之一。”梁應滔告訴記者,為解決這個痛點,該公司最近推出一款跨端跨平臺新產品,打通PC端和VR端,將PC端用戶量引流到VR,接下來還會將手機端用戶打通。
“也就是說,屆時,當你在VR端玩游戲時,你朋友在PC端也可以和你一起玩同一游戲。”梁應滔指出,打通跨端的意義在于,促使VR的用戶量比現在擴大10倍,從百萬量級增加到千萬量級。
“我很樂觀,VR產業在國內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正處于突破臨界點。VR在泛娛樂、教育、醫療等產業有強烈的剛需,接下來還會在科技領域應用,我估計在2019年VR產業將爆發,在每一個層面都會使用到它。”梁應滔如是說。
不少投資機構也看好虛擬現實(VR)行業。高盛曾發布報告預計,十年內VR市場可達800億美元后,花旗分析師更樂觀,他們預計,二十年內VR的市場規模可能突破1萬億美元。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