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上海”把核心主題定為“移動”,HTC也直言沉浸式VR設備的下一步發展目標——移動化。虛擬現實行業的新趨勢已然初見端倪,更加移動化、普及化、垂直化的VR即將到來。而目前的移動網絡服務在如何達成完美的移動VR體驗上依舊是個難題。移動化所依賴的重要技術,就是越來越熱門的5G技術。
中國通信的三大服務商都計劃在2020年實現5G商用,在《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中專家預測5G技術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將分別帶動1.2萬億、6.3萬億和10.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
那么5G技術是否會將VR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呢?技術必須落地,否則就是空中樓閣,VR面對5G的革新,需要潛心積淀,靜待爆發。
5G技術是VR朝移動化行進的基石
移動VR和大空間VR定位的共同問題在于延遲、功耗以及傳輸速率,目前VR產品將延遲降低到12ms已是極致,這也是移動VR難產的原因之一,而5G可以將延遲輕松降到3ms以下,并且提供幾乎是十倍于4G峰值的傳輸速率。在中國首個5G基站的測試中,試驗頻段已經達到了3.5GHz。
這或許將改變用戶的娛樂習慣,在低延遲下享受高品質的云游戲和高清畫質的VR內容將變得更加容易,云服務會隨著5G改變VR設備的產品結構。
索尼在其家用設備上推廣的PSNow服務,可以使用戶在索尼手機、索尼電視、PS4以及PSV在網絡環境允許的情況下享受同等級的游戲服務。雷蛇也在跟進建設云服務游戲平臺。這或許就是VR設備的方向。
5G采用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和軟件定義網絡(SDN),將第一次真正將智慧云和云端處理的有價值的信息傳輸到智能設備端。硬件設備的應用水平將不再受限于設備本身的配置,而是可以借力云端獲得更強大的處理能力。屆時各大硬件廠商延續了許久的配置戰爭是否會有結果或者轉型,就很值得探討了。
而如果VR設備完成移動化,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高使用頻次的移動設備,5G將直接解決移動VR的帶寬問題。流量密度到達10Mbps/平方米的5G網絡,將支持包括移動VR在內的千倍以上的移動業務增長。
在高網速的幫助下,5G云服務平臺的搭建,可以幫助VR逐漸擺脫電腦、手機這些外部設備成為可能,VR消費者的負擔將得以減輕。
VR和5G同樣需要時間,給予耐心,切莫催熟
VR需要為5G技術做長足的準備,盡早完成無線解決方案的實驗和投入。包括IMR的無線技術、NGCodec、英特爾的vive無線計劃以及TPCAST,無線解決方案要逐漸成熟和不斷優化需要時間和耐心。
5G完成商用的時間大約在2020年前后,VR如何在這段時間逐漸普及和滲透進消費者的生活?輕量化和降低成本是兩個比較關鍵的因素。
在《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中表示,5G商用將推動垂直行業的發展,各垂直行業將成為網絡設備支出主要力量。這與VR的垂直化發展趨勢是一致的。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需要給予B端更多的空間和試錯機會。5G低延遲的特性可能從醫療、媒體、教育等多個方面改變日常生活,遠程協作將越來越普遍,在互聯網專家和通信行業的猜測中,遠程手術、自動駕駛都可以在高速的移動網絡下實現。
VR醫療已經從醫療教育的角度開始落地,VR教育也已經在歐美大學中開始小范圍投入,VR技術能不能逐漸從目前培養人才的工具開始成為工作和商務中更實用的產品,為傳統行業做好加法和補充,需要足夠的耐心和信心。5G可以為VR向實用化發展做好鋪墊,目前的VR公司需要水平思考為單一行業思考更多的應用可能,也需要通過長期的經驗整合出一套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網絡的進步總能帶來關于個人隱私的思考,5G在達成”萬物互聯”的同時,會導致留下比4G時代多得多的個人痕跡。VR在朝普及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對保障隱私提出足夠好的方案。螞蟻金服和WorldPay這些移動支付方案提出的同時,移動安全同樣也需要這些互聯網公司解決。
外媒一直看好5G+VR在各種方面改變生活,而對于將改變生活的科技,我們都需要全盤思考,冷靜發展,切莫催熟。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