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傳感器芯片及3D視覺方案提供商“聚芯微電子”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該輪投資由五岳華諾、長安私人資本及春曉東科于2017年聯合完成[詳情]
奧地利芯片制造商艾邁斯半導體(ams)因躋身蘋果供應鏈,為iPhone X和iPhone 8等提供多款傳感器而名聲大噪,近日宣布將進一步向快速發展的自動駕駛汽車所用的傳感器業務進軍。[詳情]
近日,澳大利亞一家名為Baraja的創業公司,號稱已經利用棱鏡開發出一種,安裝更簡潔、質量更好、更便宜的激光雷達(LiDAR)無人汽車傳感器。[詳情]
在三星的折疊屏還是捕風捉影的傳言之際,華為就宣布希望成為首家推出折疊屏智能手機的公司,其目標是在三星之前就將產品打入市場。[詳情]
Strategy Analytics手機元件技術研究服務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2018年Q1基帶芯片市場份額追蹤:三星LSI超過聯發科》指出,2018年Q1全球蜂窩基帶處理器市場年同比增長0.3%達到49億美元。[詳情]
2018年上半年已過半,多家LED上市公司近日也開始發布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截至7月24日,A股LED板塊有31家公布了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OFweek半導體照明網統計后發現(以凈利潤同比增長上限進行統計),有23家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全部實現同比增長[詳情]
LG Display日前透露,2018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凈虧損。在一份監管文件中,LG Display表示,4月至6月期間的凈虧損為3005億韓元(約合2.6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利潤為7360億韓元。[詳情]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現代發展的流行趨勢,而人工智能正式進入智能終端設備的原因,主要是依靠邊緣處理,不論是華為還是蘋果,都在終端設備中加入了專用的神經網絡引擎。[詳情]
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在技術壽命、對比度、能耗、反應時間與可視角等均勝過傳統LCD和OLED。業界指出,MicroLED商機將在2019年引爆,2020年進入產業甜蜜點。國際大廠蘋果、三星、索尼早已積極布局MicroLED技術。[詳情]
7月23日,記者從正泰新能源獲悉,與阿里云ET工業大腦合作的AI質檢已經可以實現單、多晶電池片EL缺陷的毫秒級自動判定,識別隱裂、黑斑等20余種瑕疵,相比人工檢測速度提升2倍以上。[詳情]
羅斯蒙特5900S的二合一功能,用一個天線,同時實現儲罐液位計和獨立防溢罐傳感,得到了行業的廣泛認可。[詳情]
眾所周知,芯片定義了產業鏈和生態圈的基礎計算架構,正如CPU是IT產業的核心一樣,芯片也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截止到目前,業界公認的AI主流芯片,除了CPU以外,還有GPU、FPGA和ASIC。[詳情]
科技的進步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也將迎來新的變化。[詳情]
加州硅谷技術公司Velodyne、激光雷達創業公司Ouster、以色列激光雷達公司Innoviz等初創公司都認為,激光雷達是開發安全自動駕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詳情]
劍指英偉達!華為內部“達芬奇計劃”曝光:自研數據中心AI芯片
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華為內部“達芬奇計劃”日前曝光,該計劃由華為CEO徐直軍率領,將研發用于數據中心的AI芯片挑戰英偉達。該計劃也被一些華為高管稱為“D計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