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能源補貼的重點需要改變,矛盾焦點是電網修改等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18年,中國風電裝機達到221GW,光伏裝機約為176.1GW,而德國風電約為59.3GW和光伏45.4GW,截至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中的風電及光伏發電量約占總發電量的16.2%。2018年起,政府的新能源發展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加快了去補貼進程,在目前產能大幅過剩的情況下,中國新能源大規模平價上網或提前實現。[詳情]
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流程是有各種常用的或特殊的水處理方法優化組合而成的,包括各種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要求技術先進,經濟合理,費用最省。[詳情]
當泛在電力物聯網躍入人們視線的時候,實現對信息通信安全技術全方位的支撐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網山東電科院”)泛在電力物聯網安全實驗室為了高效地支撐電網生產和企業經營,秉承該院“支撐為本、創新為魂”的發展定位,遵循“安全穩定和諧、務實創新發展”的理念,智慧攻堅,全方位地為山東省信息通信安全保駕護航。[詳情]
國網公司提出“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把它提升到企業戰略高度的。雖然現在大家都在解讀其技術和業務含義,最高大上的已經到了“空天地一體化”的物聯通信了。[詳情]
觸點插接件配有由執行機構觸發的預張緊籠式夾具。如若執行機構被推入觸點腔體內,籠式夾具就會返回其原始位置并將導體末端固定。若要松開連接,只需將螺絲刀推入執行機構內部并將杠桿移動過渡到絕緣部件。然后彈簧再次松脫導體末端 - 即可對組件進行卸載或更換。[詳情]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王朝陽教授團隊在鋰離子電池快速充電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通過一種新型的電池結構和充電策略,實現了動力電池在任何溫度下的快速充電。即使在零下50度的極端環境中,該技術依然能夠實現15分鐘快充,并具有超過4500次的超長循環壽命。[詳情]
【采訪】系列專題:發現施耐德電氣御程系列模塊化變頻器的創新與顛覆
施耐德電氣推出了全新御程系列模塊化變頻器。針對這款全新產品,本網編輯采訪了施耐德電氣(中國)工業事業部市場部總監古月先生, 以及施耐德電氣(中國)工業事業部變頻器市場經理程曉莉女士,就產品本身的創新、特性與變頻器,乃至整個工業市場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針對這款全新產品,展開系列專題解讀。[詳情]
MICA.network: 通過合作伙伴關系成功實現工業4.0應用
上海,2018年5月9日——浩亭技術集團自2016年起與MICA.network用戶組織內部的系統集成商和IT專家合作讓客戶實現基于數據的設備效率改善。該網絡在今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浩亭展位(11展廳 / C15展位)展示了基于MICA?邊緣計算系統的機器數據匯集和ERP應用解決方案。以從車間層面訪問工藝數據為代表的“最后一英里”往往成為工業4.0理念的最大障礙。網絡合作伙伴可通過合作項目貢獻相應的解決方案專業知識。[詳情]
近日,韓國全南大學Jaekook Kim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Na2V6O16˙3H2O Barnesite Nanorod: An Open-Door to Display a Stable and High-Energy for Aqueous Regeable Zn-Ion Batteries as Cathode”的研究性文章。在該文中,研究人員報道了Na2V6O16˙3H2O(NVO,水釩鈉石)納米棒作為ARZIBs(水系可充電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詳情]
通過新的‘battolyser’技術,德爾福大學(TU Delft)擁有了第一個集成的電池電解系統,可以非常高效地儲存和供應電力,當電池充滿時,它會自動開始使用電解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通過將電池技術與電解技術相結合,他們實現了高達90%的卓越整體效率。即使在長時間,密集的充電,放電和氫氣生產條件下,battolyser也能在電池和電解模式下都是穩定的。[詳情]
由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棒控棒位系統,具備“全數字化、智能化、高可靠、小型化”等特點,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全面提升我國核電自主化水平并支撐核電“走出去”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詳情]
日本開發利用風力發電機的狀態監測數據和人工智能(AI)來預測故障的技術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東京大學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合作,共同開發了利用風力發電機的狀態監測數據和人工智能(AI)來預測故障的技術。日本國內的風力發電機經常因零部件故障和事故而停止運轉,與海外的風力發電機相比,運轉時間比較短,不過現已確認,利用此次的開發成果能大幅縮短發電機停止運轉的時間,可將風力發電的設備利用率由21%提高至23%。[詳情]
日前從工信部等權威部門獲悉,為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我國將加快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5G、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此外,還將實施新一輪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加快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水平,以此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業全產業鏈的競爭能力。[詳情]
富士通株式會社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最近公布,他們的聯合研究小組在材料設計中應用第一原理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對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固體電解質組成做了預測、合成與評價試驗,并進行了實際驗證。結果證明,即使在較少數據下,通過與人工智能方法結合,仍可高效地找出最佳材料組成,大幅提高材料開發速度。[詳情]
“中科利豐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以迎接每年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與日本理光成立聯合實驗室,將在機器人巡檢、風力發電的檢測檢修、工業VR/AR應用方面進行方向性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進行產品化研發。投入技術研發的費用,在未來三年將超過3000萬元。”中科利豐董事長楊光偉向《中國電力報》記者介紹道。[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