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制造的“華龍一號”首臺(福清5號機)首根核電低壓轉子完成了高速動平衡試驗,標志著“華龍一號”核電低壓轉子研制成功,這是繼今年6月“華龍一號”首根核電高中壓轉子高速動平衡試驗后的又一里程碑節點。[詳情]
核燃料市場處于技術創新的最前沿。介紹了俄羅斯原子能公司如何通過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投資項目提高核燃料的經濟性,可靠性和使用性能。 隨著全球主要核燃料生產商都在試圖擴大其傳統市場份額,全球核燃料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想被競爭對手所淘汰的話,這些生產商必須保持核燃料的先進性,并且不斷引進新模式。[詳情]
作為我國大力推廣的第四代核電堆型,高溫氣冷堆技術近年來穩步發展。特別是全球首座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兩臺反應堆壓力容器吊裝就位,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與此同時,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也在加快產業化步伐。10月16日,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顧軍在“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上表示,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業化推廣已取得良好進展。[詳情]
“中國已成為全球石墨烯商業化發展的龍頭,面向工業界的石墨烯發展基本都在中國。就全球態勢來看,產業領先在中國,研發領先在歐洲。”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在9月24日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如此定調中國石墨烯產業。[詳情]
近期發生的勒索軟件事件有力地說明了我們的信息和數據在網絡攻擊面前是多么地不堪一擊。然而,面臨安全風險的并不只是我們的信息,威脅已經延伸到了實體的電力網絡世界。實際上,今天的電網在遇到網絡攻擊時非常脆弱。例如2015年烏克蘭電網遭到網絡攻擊而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23萬人因此受到影響,此外,全球各地所使用的智能電表在設計上先天具有不安全性。隨著預計數以十億計的聯網用能設備或將在未來十年中接入電網,電網在網絡攻擊下將變得更為脆弱。[詳情]
據nation.com.pk網站8月23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使等離子體的溫度和密度達到產生聚變能的條件。在實驗中,新等離子體可以將痕量離子能量提高到兆電子伏能量,比以前獲得的能量高一個數量級。[詳情]
近年來,日本致力于開發再生能源,積極開發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有機物來產生電力的“微生物燃料電池”。[詳情]
對于裝機容量只有11萬千瓦的華能匯流河電廠來說,9月23日很是特殊。這一天,來自全國的200多名火電行業專家和企業高管匯聚于此,見證一項新技術即將給火電行業帶來的變革。[詳情]
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一家企業12日宣布一項無線電力傳輸技術試驗取得成功,即在不通過電纜的情況下,以微波的形式將電力輸送到500米以外的地方。[詳情]
隨著直流輸電技術的發展,直流電纜輸電方式在未來電能傳輸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而直流電纜輸電技術發展的關鍵在于電纜絕緣材料的突破。針對傳統交聯聚乙烯絕緣存在的不可回收再利用、工作溫度有限和加工工藝復雜等缺點,開發環保型直流電纜絕緣材料顯得尤為必要。[詳情]
所謂黑啟動,是指整個系統因故障停運后,系統全部停電(不排除孤立小電網仍維持運行),處于全“黑”狀態,不依賴別的網絡幫助,通過系統中具有自啟動能力的發電機組啟動,帶動無自啟動能力的發電機組,逐漸擴大系統恢復范圍,最終實現整個系統的恢復。[詳情]
大量DG分散接入給ADN的電壓控制帶來極大的困難,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有效的區域自治電壓調節、充分發揮DG的靈活控制優勢是解決這個難題的兩個關鍵思路,對ADN進行分區電壓控制盡管給中央控制系統帶來了海量數據分析處理的壓力,但它創造了電壓弱耦合區域分散自治的局面,極大的提高了電壓控制的效果。[詳情]
在2017年中國光伏市場的“630”搶裝潮中,出乎所有人預料之外的是,最供不應求的系統產品既不是光伏組件,也不是光伏逆變器,而是光伏支架。[詳情]
近日,華為與ORACLE正式簽署了電力物聯網生態伙伴MOU,將繼續圍繞華為AMI解決方案與Oracle公共事業MDM、SGG和其它相關產品進行聯合方案開發,營銷和市場拓展工作。[詳情]
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W)、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與英特爾宣布,使用磁共振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共同試制出了植入式人工心臟使用的供電系統。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