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助力國網南昌-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首個線路標段全線架通
11月6日,南昌-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首個線路標段順利架通.亨通參與該工程項目的特高壓產品供應并已順利交付。[詳情]
12月15日,中核集團新能源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京舉行。該中心的成立旨在發揮“小核心、大協作”作用,整合集團公司新能源領域研究、市場開發、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優質資源,緊跟國家行業政策,緊抓新能源發展機遇,通過高水平深入研究,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瓶頸與問題,推動實現集團公司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讓“綠色”成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詳情]
12月15日,隨著兩臺由金風科技自主研發的GW155-4.5MW風力發電機組在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成功并網發電,全球首個零碳碼頭誕生,標志著金風科技零碳解決方案在港口場景應用從圖紙變為現實。[詳情]
12月14日,隨著華能瑞金電廠4號機組完成168小時試運,華能瑞金電廠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運。該工程是我國首個采用全國產控制和信息系統(DCS/DEH+SIS)的大型智慧電廠,標志著我國發電領域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體系。[詳情]
首屆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峰會在深圳召開 全球首份《數字電網實踐白皮書》發布
12月14日-15日,以“數字央企 智領中國”為主題的首屆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峰會在深召開。此次峰會聚焦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布了中央企業2021年數字化轉型十大趨勢、數字化百大典型場景、數字化十大轉型成果以及十大行業數字化白皮書等。[詳情]
踐行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電力作為我國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單一行業,減排效果對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詳情]
12月10日,天津建成首條多功能電纜智慧隧道并投入使用。這條隧道應用了我國目前最先進的“頂管盾構復合技術”,共敷設4回220千伏、2回110千伏電纜,滿足天津北部地區負荷快速增長需求,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強能源保障。[詳情]
12月13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泉城濟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風電、核能、經略海洋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促進高質量發展。東方電氣集團將主動融入山東海洋強省等戰略實施,存續悠久合作,賡續深厚情誼,深耕齊魯大地。[詳情]
氫能多旋翼無人機“氫霆”順利完成對500千伏望南線的通道自主巡檢作業。[詳情]
11日18時32分,中國第二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6號機組反應堆首次達臨界順利完成,標志著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運行狀態,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詳情]
12月6日,在±1100千伏昌吉換流站750千伏交流場,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開展了無人機自主高精度巡航。即使無人機發生微小偏航,也能夠根據預設航線自動矯正,傳輸4K高清圖像,并且低延時、無卡頓。這是該公司北斗精準服務系統融入5G技術后的首次巡檢,標志著“5G+北斗”進入使用階段,進一步推動新疆電網智能化運檢。[詳情]
重點項目徐大堡核電站正在按照工程進度、計劃高質量推進。據介紹,在保證質量安全前提下,目前施工現場實施24小時不間斷施工機制。按計劃,徐大堡核電站將有6臺機組陸續投入建設,該項目將為遼寧省實現碳達峰提供有力支撐。[詳情]
12月2日,在位于山西朔州1000千伏岳定一線1號鐵塔的檢修現場,國網山西超高壓輸電公司人員利用本公司與中國電科院聯合研發的無人機驗電技術,成功對該線路進行驗電、掛拆接地線工作,這標志著我國特高壓輸電線路結束了多年傳統人工接觸式、非接觸式的驗電歷史,進入到無人機驗電時代。[詳情]
12月8日,聯盛新能源集團與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國電電力)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成功舉行。在國電電力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賈彥兵及聯盛新能源集團董事長何旖莎的見證下,國電電力副總經理張國林、聯盛新能源集團CEO郝鵬正式簽署了雙方戰略合作協議。[詳情]
在11月中旬舉行的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上,發布了今年安徽省“5G+工業互聯網”十大創新應用,“5G+特高壓密集通道及配電智能運檢”是其中之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