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隨著中國聯通攜手眾多行業合作伙伴共同發布了“5G專網PLUS”系列成果, 2022年聯通積極向OT現場網絡探索(Operational Technology,運營技術)。[詳情]
近日,鋰電池產業鏈企業紛紛發布了自己的第一季度財報。在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拉升的情況下,鋰礦企業與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均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大幅增長。而鋰電池企業卻出現了營收同比增長100%~200%,凈利潤同比下滑20%~40%的情況。[詳情]
日前,有媒體報道,國際半導體財團ISMC將投資30億美元(約合198.25億元)在印度建立半導體晶圓制造廠。若消息屬實,該廠將成為印度首座晶圓廠。[詳情]
SEMI:第一季度硅片出貨量同比增長10%,供給或將持續吃緊
近日,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旗下硅產品制造商組織(SMG)發布最新硅片產業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硅片出貨面積達36.79億平方英寸,再創單季度歷史最高紀錄。根據預測,硅片市場的高景氣度將持續至2024年,預期出貨面積將逐季度上漲并不斷創下新高。[詳情]
ABB電動交通與殼牌簽署新的全球框架協議(GFA),將為殼牌提供完整的充電解決方案;框架協議的簽署基于兩家公司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ABB電動交通將支持殼牌布局全球充電網絡;ABB提供的充電解決方案中包括其全球充電最快的一體式電動汽車充電樁Terra 360。[詳情]
國家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在前不久親自體驗了“聯通冬奧”chatbot應用,并以專家角度分享了他的體驗感受。[詳情]
“生物醫療”已經開始走進家電企業的視線,并逐漸成為其奮力開辟的“藍海新航線”。海爾、美的、長虹美菱、澳柯瑪等多家企業均已“跨界”布局生物醫療。業內人士指出,在家電行業面臨諸多市場挑戰持續承壓的背景下,體量壯大的中國家電頭部企業需要拓展第二條增長曲線,尋找新的機會點。[詳情]
4月27日,半導體架構IP供應商Arm發布最新處理器架構M85,與上一代M系列產品Cortex-M7相比,其標量性能提升30%。Arm物聯網兼嵌入式事業部副總裁Mohamed Awad表示,預計今年將會有合作伙伴推出使用該架構的芯片。[詳情]
有關蘋果增強現實(AR)頭顯的消息是當前電子信息與消費領域,人們最為關注的行業熱點之一。此前曾有消息稱,其將于2022年底發布。海通國際證券在近日發布一份報告中預計,該設備或被推遲到2023年第一季度。[詳情]
《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2022年)》發布:華為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奪冠”
中國信通院近日發布《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超過6.49萬件,有效全球專利族超過4.61萬項。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華為、高通、三星、LG、中興、諾基亞、愛立信、大唐、OPPO和夏普。[詳情]
據市場研究機構估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640萬輛。屆時,動力鋰離子電池全球需求量將達到1160GWh(109Wh),正式邁入TWh(1012Wh)時代。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219.7GWh,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仍是動力電池高速增長期。[詳情]
設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增至102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年增44%,中國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在全球芯片擴產潮的推動下,晶圓廠的設備支出將繼續提升,SEMI預計2022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將突破1000億美元。[詳情]
東數西算工程,是一個平衡需求、算力、電力資源的工程。東部的數據增長快、算力需求大,但土地少、電力資源緊張;西部土地多、電力充沛,而且氣溫低,有利于降低數據中心的耗電量。[詳情]
鋰電池生產是典型的離散型制造業。正因如此,鋰電池企業面臨著諸多問題。為滿足生產制造能力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寧德時代在智能工廠的建設上不斷實踐與創新,為智能制造提供了一個成功模板。通過實施智能工廠戰略,寧德時代也完成了智能制造三個階段的升級躍遷。[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