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擺脫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實現企業轉型升級,貴陽海信引入了精密及重型裝配機器人、平面關節型機器人、自動翻轉機器人、車間物流智能化成套裝備、包裝自動化線體等智能生產設備。[詳情]
在“工業4.0”、“智能制造2025”等政策接連推出的大環境下,我國制造行業進入蓬勃發展期。機床外企們也瞅準機遇,競相落戶中國[詳情]
近兩年,智能制造成為了一個熱門詞。不少機床企業也走上了智能制造的發展道路。最近小編瀏覽網頁,注意到行業內兩個重量級企業正在積極嘗試智能制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在智能制造上面都做了什么吧![詳情]
2018年4月28日“智能傳感器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清華紫光國際交流中心召開。[詳情]
作為商用車的領先企業,福田汽車工業互聯網商用車智能制造項目,2017年榮獲工信部頒發的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詳情]
自動包裝線上,藥盒經掃描后裝入包裝箱,隨輸送帶迅速進入智能倉庫……年關將近,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仍在開足馬力生產。[詳情]
報道中,央視以中聯重科生產下線的國內首臺柴、電雙動力作業混凝土濕噴機為例,指出近一年來,湖南在制造業領域誕生的全國首臺套產品數量名列全國第一,成為湖南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的生動注腳。[詳情]
在湖大艾盛注塑車間里,分布著9臺注塑機,一人多高,形似長方形盒子,每臺機器都安裝了機械手。[詳情]
三一重工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有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港口機械等多條裝配線,是三一重工總裝車間。[詳情]
自工業互聯網概念提出以來,全球產業界積極開展應用實踐和探索,新一輪科技變革和業務創新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逐漸發展為重要的智能基礎設施、先進的生產力和新型的經濟形態。[詳情]
隨著市場對高性能、高品質、高性價比動力電池需求的提升,提高動力電池的智能制造水平成為我國動力電池發展的一項關鍵任務。[詳情]
偌大的廠房內,只有20多名工人操作著不同設備,往返于每臺設備之間傳遞配件的,是一臺臺自動駕駛的板車……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位于永川區的中船重工重慶紅江機械公司“船用柴油機數字化車間”日常生產場景。[詳情]
整體交付周期從18天縮短至5-7天,生產效率提升30%,中國第一條信息化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線,到底有多牛?”[詳情]
“機器人”,這個最早源于捷克科幻文學家卡雷爾·恰佩克創作的戲劇中的一個詞,原意為“奴隸”,即人類的仆人。經歷將近百年的發展,如今機器人早已不再是幻想,它們正在改變世界制造,它們更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詳情]
在廣東佛山高明區,有這樣一家工廠,偌大的操作車間里只有少數的工人,全自動化的生產線高速運轉,機械手臂靈活揮舞,各種配件準確而快速地被放置在預設位置,一臺臺熱水器在流水線上組裝完成,全然一副未來工廠的模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