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雙碳”目標下儲能產業發展新趨勢
儲能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安全事故頻發、安裝運行成本較高、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缺乏等諸多挑戰。當前,除了儲能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問題亟待解決,污染問題也需要關注。另外,儲能的商業化安裝運營經濟性較低,參與儲能產業的投資較少,這都限制了儲能產業的大規模發展。[詳情]
劉金朋認為,在“雙碳”目標的發展指引下,高耗能行業和省域主體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高質量完成減排任務,將直接影響“雙碳”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減排壓力與挑戰仍然較大,植被面積驅動綠色固碳能力仍需加強,碳源與碳匯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詳情]
據介紹,中國海油雙碳數字化平臺以節能低碳管理為基礎,聚焦雙碳目標管理、雙碳行動跟蹤、雙碳綜合分析和雙碳數據管控等四方面需求,是綠色能源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詳情]
多款碳中和產品獲GRS 4.0認證,HRC持續打造綠色自循環產業鏈
近日,HRC自主研發生產的兩款回收碳纖維材料產品及兩款回收碳纖維制成品獲得了全球回收標準(Global Recycled Standard)4.0認證,這也再次表明HRC不斷構筑及完善全產業鏈自循環體系,堅持綠色碳中和道路的堅定決心。[詳情]
浙江省首單“碳中和債/鄉村振興”資產支持商業票據于近日成功落地,據悉,該票據也是全國首單雙發起機構注冊的綠色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詳情]
楊友桂強調,碳中和已從全球共識走向全球行動,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能源演進變革的四大關鍵路徑,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運營商已將能源效率提升和碳減排深度融合到可持續發展戰略中,ICT能源綠色轉型正加速進行。要實現自身降碳目標,運營商需要抓住全球碳中和帶來的能源轉型發展機遇,而運營商也面臨著減排壓力大、電費支出多、增長速度放緩三大挑戰。[詳情]
碳達峰碳中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詳情]
根據我國的發展戰略,將在2050年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其中實現碳中和是不可或缺的標志之一。雖然北京經濟社會和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但是能源供給對外依存度高、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慣性,阻礙了北京零碳能源的轉型進程。通過調研了解到,北京要率先實現碳中和,目前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詳情]
一直以來,格創東智都堅持軟硬融合的工業智能戰略,致力于工廠智能操作系統的研發創新,基于AI、大數據、云計算等核心技術能力,以軟件和算法驅動裝備和邊緣控制硬件智能化升級,構筑工業 4.0 的神經系統,加速工業智能創新變革,打造滿足工業4.0需求的的工廠智能操作系統。[詳情]
在國家全面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背景下,此次美的旗下兩家“零廢工廠”的認證,通過源頭減量,過程重復利用、末端減少填埋等方式推進,大幅減輕環境負荷,充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詳情]
當地時間6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建議,為實現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到2040年,歐盟需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90%。[詳情]
《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筑條例》已于 2022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將政策扶持范圍擴展到綠色建筑產業鏈上下游,將政策受益面覆蓋到建設、改造、購買、運行綠色建筑各階段各主體,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累計已經超過1400個,面積超過 1.4 億平方米,數量和面積全國領先。[詳情]
近年來,云南省持續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增加優質品種、做強龍頭企業、補齊平臺短板、提升云藥品牌影響力為抓手,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實現生物技術藥領先發展、現代中藥轉型發展、仿制藥突破發展。[詳情]
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強勢崛起生物醫藥產業“增長極”
“今年是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設立的第10個年頭,10年來,通過實行異地延伸監管,生物醫藥產業迅速集聚。”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招商局副局長白雷說,“為助力產業轉型‘加速跑’,產業園始終堅持‘高門檻’,以引進吸納‘高、精、尖’生物醫藥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詳情]
作為兩江新區生命健康領域新引進的企業,永仁心公司集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測試、生產于一體。“新建生產線和政產學醫研平臺,將進一步推動企業在醫療領域開展研發創新,掌握一批自主可控的關鍵技術,滿足市場差異化、多樣化治療需求,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劉易海說。[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