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實現虛擬現實1.0到2.0的跨越,需要持續做好技術創新研發
3月31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主辦的2023賽迪論壇在北京舉行。在電子信息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沁平作題為《虛擬現實助力數字化轉型》的主題演講。[詳情]
讓我們來談談一個驚人的事實:全球工業生產中,機械裝備制造業的能耗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其中鑄造工藝就是一個重要的能耗環節。那么,如何在高耗能的機械裝備制造鑄造工藝中實現低碳數字化呢?這是一道我們必須迎刃而解的難題,因為它關乎我們地球的未來。[詳情]
4月1日,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年會在珠海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桂華,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曦,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廣東省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志豪等領導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詳情]
羚銳制藥堅持聚焦醫藥主業,持續專注于傳統中藥現代化、現代中藥制備工藝等方面的探索與創新,以信息化、智能化和工業化融合的中藥綠色智能制造引領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詳情]
一條產線生產200多種柴油發動機,動力新科的這個工廠內有乾坤
智能化不是簡單地讓機器幫人解決問題,而是一種思想上的轉變。這家智能工廠用“客戶直連”+“柔性智造”這套組合拳滿足了客戶日益個性化的需求。[詳情]
2023年3月28日,由中機科(北京)車輛檢測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指導,《工程機械與維修》雜志主辦,匠客工程機械承辦的“2023中國工程機械年度產品TOP50頒獎典禮”在北京盛大舉行。在頒獎典禮上,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代理商工作委員會、維修及再制造分會會長 杜海濤發表致辭:[詳情]
ChatGPT和GPT-4等大規模語言模型的走紅,迅速點燃了輿論對人工智能的熱情,也讓人工智能芯片受到產業界的強烈關注。相比CPU、GPU等通用芯片,NPU(神經網絡處理器)能夠以更簡單的控制流、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功耗處理AI工作負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棧和行業應用的發展,NPU一方面支持越來越多的模型,包括GPT-4采用的Transformer模型;另一方面,也從AIoT走向消費電子、自動駕駛等更多領域。[詳情]
2023年3月份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指數即CMI為107.52,同比降低6.12%,環比提高5.79%(依據CMI判斷標準,3月指數已經略高于收縮值100,市場情緒比較悲觀,同比繼續下滑,警惕市場下行風險累積)。[詳情]
為統籌推動鋰離子電池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鋰電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穩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于2022年底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詳情]
今年,庫存呆滯的問題暴露出來,特別是代理商,以前只關注整機銷售,配件庫存是被遺忘的角落,現在卻出現了很多呆滯件,庫存越轉越慢,競爭導致毛利率下降,配件業務越做越難,已很難產生自由現金流。[詳情]
3月28日,第三屆兩化融合暨數字化轉型大會在江蘇蘇州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出席大會并致辭。[詳情]
小雜糧加工機械的規模化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的雜糧加工廠設備。我國小雜糧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作物的栽培品種卻非常單一,除少量的品種引進過種外,其余作物一直沿用傳統的老品種。[詳情]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日前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預計將從2022年創紀錄的980億美元,同比下降22%,至760億美元,到2024年會有所復蘇,將同比增長21%,至920億美元。[詳情]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新“人-機”時代不應盲目追求技術潮流
新“人-機”時代,人類與機器的關系如何定義?Autopilot與Copilot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路又該怎么走?3月23日,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在“信息化百人會2035數字議程伙伴行動·領導者三周會”上表示,新“人-機”時代應該是一個以人為主體,以機器為客體的時代,不要盲目追求技術潮流,應該“往下”看看技術的起源。[詳情]
筆者本月在廣東與行業的朋友們做了一次交流,話題就是:“如何盤活配件呆滯庫存”。我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配件企業開始關注呆滯庫存,這些積壓的配件正在侵蝕企業的利潤。[詳情]